• 酒水招商网-白酒啤酒葡萄酒招商代理加盟网欢迎您!
  • 资讯
  • 百科

首页>资讯>焉耆葡萄酒,如何走出新疆?

焉耆葡萄酒,如何走出新疆?

2025-09-05 09:47:00来源:云酒说 阅读量:6

天山南麓,秋意初染。在新疆巴州库尔勒会展中心,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圆满落幕。90余家企业携千余款产品参展,累计签约项目68个、金额6.85亿元——这场新疆规模最大的葡萄酒产业盛会,向世界展示了“新疆酿造”的自信与实力。

与此同时,在巴州焉耆盆地腹地的天塞酒庄,工人们正穿梭于藤架之间采收今年的葡萄,饱满的果实在阳光下泛着紫宝石般的光泽。忙碌与沉静在此刻交汇,酝酿着一场属于中国风味的蜕变。

二十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“捡起戈壁滩的石头可以堆成几座山”的荒芜之地;二十年后,它已崛起为中国葡萄酒版图中充满活力与潜力的黄金产区。焉耆盆地,这个与法国勃艮第同处于优质葡萄酒维度带的神奇土地,正以其独特的风土条件和一代人的坚守创新,向世界讲述着中国葡萄酒的西域故事。

而今,面对全球葡萄酒产业格局的深刻重构与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革,焉耆产区所面临的挑战,已超越了“如何种好葡萄、酿好酒”的技术命题,进而拓展至“如何突破地域局限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”的系统性征程。这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,更是一项承载风土、人文与未来的文化使命。

焉耆,何以“中国精品葡萄酒之都”?

天山南麓,霍拉山下,焉耆盆地静静地躺在博斯腾湖畔。这里曾是一片茫茫戈壁,千百年来,风沙是这里唯一的主人。“好葡萄,往往生于贫瘠的土地之上。”这句葡萄酒行业的古老箴言,在焉耆盆地得到了完美印证。

 

焉耆盆地被霍拉山、克孜勒山环抱,博斯腾湖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其侧,形成了极为特殊的“山湖效应”。1646平方公里的水域调节着区域气候,反射的蓝紫光和紫外线促进葡萄着色,而年均超3000小时的日照、15摄氏度以上的昼夜温差,则让葡萄积累充沛的糖分与香气。纯净的天山雪水灌溉,几乎无病虫害的干燥环境,更让这里成为酿酒葡萄的“天选之地”。

然而,最珍贵的或许是这片土地的“血脉”。以沙砾石为主的土壤,不仅排水性极佳,更富含硒元素——平均含量达0.42毫克/千克,被资深酿酒师誉为“上天赐予的礼物”。

最好的风土也需要最用心的呵护。在土壤贫瘠、盐碱严重的戈壁滩上种葡萄,需要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决心。时光倒回二十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砾石覆盖率超过40%的荒芜戈壁。“当时捡起的石头,真的可以堆成几座山。”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回忆。2009年她初到这里,与工人一起下地捡石、开沟换土,吃着掺沙的饭,睡在临时的棚。“那时经常半夜还在地里转悠,发现问题,哪怕再小,也要连夜商量对策。”

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中菲酒庄。创始人纪昌锋带领团队人工捡石三年,堆起一座“白石山”,又从霍拉山运土填地70公分厚,每年投入200万元购买天然羊粪改良土壤。“种植葡萄和养孩子一样,一定要真心爱护它。善待自然,就是善待未来。”他说。

防风林建设、滴灌系统铺设、土壤有机改良······一代开拓者以近乎执拗的坚持,让万亩戈壁终成绿洲。

如今,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已崛起为中国精品酒庄集聚高地,孕育出天塞酒庄、中菲酒庄、乡都酒业、芳香庄园、国菲酒庄、元森酒庄、瑞峰酒庄、佰年酒庄、罄玉酒庄等40家各具特色的酒庄。这些酒庄如珍珠般散落于盆地之中,形成了“一湖四县百庄”的产业集群格局,其中,7家成功通过“中国葡萄酒酒庄酒”商标审核,占新疆获此认证酒庄总数的70%。

 

 

2024年,“焉耆盆地葡萄酒”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标志着产区发展进入品牌化、标准化新阶段。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,用了二十年时间,完成了从石头滩到“中国精品葡萄酒之都”的华丽蜕变,成为中国葡萄酒版图上不可或缺的紫色名片。

产业觉醒:品质荣光下的市场困局

经过20年的开拓,如今的焉耆盆地不仅孕育出品质出众的酿酒葡萄,更形成了集种植、酿造、旅游、文化、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。

据统计,焉耆盆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,年加工能力近8万吨,生产原酒1万吨,实现工业总产值8.2亿元。每年吸纳季节性用工超过10万人次,带动周边4000余名农民实现增收,成为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和生态治理的重要引擎。

 

焉耆盆地更被誉为中国葡萄酒的“金奖摇篮”,产区40余家酒庄累计荣获国际、国内权威赛事大奖超过1300项,占新疆葡萄酒获奖总数的60%以上。天塞、中菲、乡都等酒庄屡获国际殊荣,马瑟兰、霞多丽等品种表现尤为突出,展现出中国风土的独特表达能力和品质潜力。

 

北京农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李德美评价道:“焉耆盆地丰富的热量资源,造就了葡萄酒果味浓郁、充满活力的风格,更拥有极高的辨识度。”从波尔多到布鲁塞尔,从Decanter到IWSC,焉耆葡萄酒正以“浓郁果香、鲜明个性”征服世界味蕾。

 

然而,产业繁荣的背后,结构性隐忧依然突出。新疆酿酒工业协会会长王莹指出,新疆葡萄酒产业面临公共品牌效应弱、市场认知度低、产区宣传不足、产业链协同欠缺等核心问题。尽管风土条件优越、品质出众,新疆葡萄酒的平均售价仅为法国波尔多的三分之一,物流成本占比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严重制约了品牌溢价与利润空间。

 

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瓶颈:如何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市场认同?如何从产品优势跃向品牌价值?如何凝聚分散的酒庄力量形成产区合力,突破地域壁垒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?

 

这一系列问题,标志着焉耆产区乃至整个新疆葡萄酒产业正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,迈向以品牌化、差异化、协同化为核心的价值重塑新阶段。产业的觉醒,不仅是对自身短板的清醒认知,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主动求索。它要求产区从“种好葡萄、酿好酒”的产品思维,升级到“讲好故事、建好生态”的产业思维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。  

 

未来征程:如何走出新疆、走向世界?

在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深度调整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新疆焉耆产区正以多维创新打破困局,探索从区域特色品牌向全国与全球市场迈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。

 

在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上,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指出,产业要实现可持续竞争,“必须把握时代脉搏,强化产区地理标识与风格特征,走特色化、差异化的道路。”这番话不仅点明了行业方向,也为焉耆的实践写下了清晰注脚。

 

●以风土为根,确立精品化发展路径

焉耆盆地地处海拔1000米–1200米的高山盆地,凭借开都河与博斯腾湖的水汽调节和显著的“穿堂风效应”,形成了花期授粉率低、果串松散、亩产受限的独特微气候——这些原本的“种植劣势”,反而成为品质建构的基石。乡都酒庄总酿酒师杨华峰认为,“低产,是风土赐予的品质红利。”焉耆产区坚定选择“少而精”的路径:严控亩产、追求风味积累、摒弃规模盲目扩张,从而为葡萄酒的高端化与差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●以品牌为翼,构建多元酒庄生态

 

在天塞、乡都、中菲等代表性酒庄的带动下,焉耆产区逐步形成了风格多元、协同发展的酒庄矩阵。天塞坚守品牌战略,借全渠道运营和文化IP打造高端形象;乡都构建全产业链,将葡萄衍生至保健品与护肤品,极大提升附加值;中菲则以品种差异化破圈,成为中国马瑟兰标杆品牌。

 

这种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的生态,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,形成集群合力。

●以文旅为桥,推动产业价值融合

 

焉耆产区的另一破局关键,在于跳出传统农业框架,积极推动“葡萄酒+文旅”融合。

 

截至目前,焉耆盆地已有4家酒庄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酒庄,同时,还有3条线路入选了自治区葡萄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。通过酒旅融合,焉耆不再仅仅销售产品,更在推广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体验,显著增强用户黏性与品牌溢价能力。

●以科技与政策为双轮,驱动产业现代化

 

面对地理位置偏远、物流成本高、市场辐射弱等挑战,焉耆积极借助科技与政策实现突破。天塞推进“智慧葡园”与区块链溯源;中菲与中科院合作研发本土品种;罄玉开发“低度潮饮”“功能型酒款”以触达年轻群体;政府则通过地理标志保护、产业集群政策与资金扶持,为企业提供系统性支撑。

 

●走出去:以东方风土对话世界市场

 

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区位优势,焉耆葡萄酒正稳步进入国际视野。天塞酒庄已出口至欧亚多国,三年出口增长率达170%;产区通过成都糖酒会、国际推广与渠道签约持续扩大声量。但真正的破局不止于出口数字的提升,更在于构建兼具东方美学与国际话语的品牌体系,既要根植于焉耆的风土与文化,也要学会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。

 

 

正如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、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所言,“产业需充分利用产区的优势,下大力量、做足功夫,逐步形成具有优势的品种及产品,并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。”

 

焉耆产区的实践印证,真正的产业突围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胜利,而是一场系统性的重构——它必须跨越从“品质自信”到“品牌自信”,最终升华为“文化自信”的完整阶梯。唯有完成这种系统性升级,中国葡萄酒才能在世界版图上赢得真正的尊重与认可。

 

展望未来,若能持续深化这一发展模式,焉耆葡萄酒不仅将成长为中国葡萄酒的一张金色名片,更将以从容之姿走向世界,成为代表东方风土与世界对话的优雅使者。

 

 

 

后记

站在天山南麓的茫茫戈壁,一眼望断千年,西域的风沙掩埋了古国,却掩不住一片葡萄绿洲的新生。焉耆盆地——这条古老的丝路通道,驼铃渐远,梵音犹在,而今飘荡的,是葡萄酒香中弥漫的文明对话。

从1998年戈壁滩上种下第一株葡萄苗,至今,四十余座酒庄扎根于此,焉耆产区仅用二十余年的时间,便完成了从荒芜到繁荣的产业奇迹。在这片曾被断定“不适合耕种”的土地上,一代酿酒人以当代匠心接续历史火种,让葡萄藤蔓穿越砾石,也让古老的土地在现代产业中重获新生。

当全球葡萄酒的叙事权逐渐多元,当风土的价值被重新发现,焉耆等来了它的历史契机。这里的酒,既有天山雪水的清冽、博斯腾湖的润泽,亦融汇多民族共酿的智慧与传统;既延续《魏书·西域传》“酿蒲萄为酒”的古国记忆,更寄托着一个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文化自信的觉醒。

未来已至,变者恒常。焉耆葡萄酒的远方,远不止于商业的跨境,更是文化的深潜与共鸣。它重新链接着丝路的精神血脉,以酒为媒,传递东方美学中的平衡、谦逊与包容。这不仅是一个产区的崛起史诗,也是一种文明的当代复归:在这条千年古道上,葡萄酒正成为新的语言,让世界品尝中国风土,聆听中国故事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 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酒水招商网-白酒啤酒葡萄酒招商代理加盟网”的所有文章,均为酒水招商网-白酒啤酒葡萄酒招商代理加盟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酒水招商网-白酒啤酒葡萄酒招商代理加盟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酒水招商网-白酒啤酒葡萄酒招商代理加盟网)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